《ZERO TO ONE》完结撒花

翻了一下每天的日程记录,这本书整整嘚瑟了两个月。
这两个月大概只有 10 天安排了读书时间(论记录每天日程的重要性,清晰反省有没有在荒废人生)。再加上轻微的阅读困难——当然已经好转不少,只是离当初的每天 N 个 paper 还有些差距。

这本之前看的是《爆品战略》——一本翻开 10 分钟就被我评论为“呵呵呵”的书,但由于我有强迫症,从不轻易弃坑(包括垃圾动漫、还有明知道作者不画了、还要继续看到最后一话的漫画),所以也强忍着看完了。
其实看《爆》一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亮点,包括对小米模式有了进一步的、局内人描述下的认知。但当我开新书,翻开《ZERO TO ONE》之后,就隐隐觉得,这是一本完全不是一个 level 的书。

创业者特质

作者 Peter Thiel,PayPal 的创始人之一,后来联合创办了 Founders Fund 基金,为 LinkedIn、SpaceX、Yelp 等提供创业资金 == 绝对眼光。他在书的最后章节中提到共同创立 PayPal 的六个人,用了“怪胎”这个词。
3cc628f34ed941a5b5f558b1f0521cd4.png

六个人中,有四个人曾在高中时期造过炸弹。

作者在书中提及了一个创始人特质分布曲线:
58171107c36a42ab9bfda8cd92e7f6cd.png

表示大部分创始人是分布在曲线两端的,具有某些特征的极端特质。
而企业想要长续发展,抛开诸多的经营因素,两个关键而对立的要点是:
1、公司和员工要始终相信创始人神话,并对创始人的极端特质给予最大限度的宽容。
2、创始人不能过分相信自己的神话,并且不能沉迷于别人的崇拜和赞扬。

个人理解即是:既要洗脑别人,又不能把自己洗了。
最近接触的几个企业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沟通过程中发现,部分创始人对自己的项目有着过分的自信、过分的美好预期,而对于项目方向之外的一切辅助手段,则抱以贬低的态度,认为支撑团队没有给“这么好”的项目一个足够的辅助(当然,这种“辅助”的说法,在书中也被否定了,这本书解决了我长期以来一直热衷辩论的一个问题,就是产品和营销哪个更重要——没有“更”只有“都”)。

创业项目好不好?

项目好与否,《ZERO TO ONE》也给出了一个最基本的评判标准——仅适用于以至少 10 年为第一轮发展期的、极具跨时代意义的项目(小型创业、快速变现的项目则不适用),从我的理解简单总结如下:
1、创新。
创新 = 秘密。没有被发现的才叫创新。甚至现阶段被“嘲笑”的想法才可能是真的新。
一窝蜂的不叫创新。诸如无数个太阳能能源企业集中崛起、又纷纷落马一样。

2、技术。
绝对的竞争壁垒。而且不局限在某一项技术优势,甚至是某种技术 + 外在表现的组合。
典型案例是特斯拉,电池组、动力系统都被其他汽车企业单独引入、整合到自己的产品中。但特斯拉的技术,是自己的所有组件的组合,+ 外观系统(定位带来的“技术”)。

3、时机。
不只是政策性支持,而是踩到政策性支持过程中,最利益最大化的一个确切的试点。

4、垄断。
从小的刺激市场出发。“独特”凿实后,再考虑大众市场。
按我个人理解,大众市场现在几乎已经很难做了,能从小小小、做到小小、最后做好小,就很不错了。

5、团队。
每个人都是“工程师 + 销售员”的团队角色理念。当然,人才差异就是从这儿来的。
这一点我自己的感受比较明显,认识的几位硅谷的 IT 工程师,都是演说家,没有例外。

6、销售。
销售链条,是嫁接给外部,还是自己来做,要考虑清楚。
自己做,强化品牌,短期高投入,长期省钱。
给别人,起步快,早期的投入后期等于白扔,想自己再做还要重新付出成本。
这一点我就得 diss 一下中国创业者的格局了。。。当然,很多时候是因为资金、资源等的不足,所以导致项目初衷好,但走着走着就偏了。
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很多有想法的创业者得不到合理的资金支持(参见 @daodao # 失业 128 天(6 月 3 日更新)中的 ## 第 0 月,找投资,想要干好一个好项目,难),然后就被社会现实吞没了。
而好些个手里有钱的,又都是。。。讲一个计划书 1 小时讲完听都听不懂的主。曾经有个大老板就是这种,鸡同鸭讲、对牛弹琴。我唾沫星子横飞讲完了,人家“嗯……反正我就这些钱,咋干吧!” 得。。。白讲。。。

7、持久。
带来持久的方法:先行一步 + 快速迭代。
没什么可解释的,道理创业者都懂,干起来仍旧呵呵呵。

几个自己的思考

互联网红利时代过去了。
现在还在折腾的,抓到个所谓痛点就想干一番大事的,只能说是九死一生。
书中描述了硅谷互联网泡沫、清洁技术泡沫的破灭。两条曲线几乎完全一致。
无论很么行业,被提出→兴起→有标杆→扎堆,下一步都是王炸,活下来的还是少数几个标杆。
那么多扎堆创业者的钱都哪去了?用来带动行业、贴补劳动市场了。说多了容易被查水表。

创始人自身能力成为关键。
不是你有钱、整一堆人来打工,就能再创辉煌。
书中把这些创始人成为“美国王族”,是拥有个人 IP 的一伙人。我也曾经接洽过美帝小型企业创始人的个人 IP 项目。
从大众都熟知的这些企业家可以看出,创始人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不可或缺,有人是品牌效果,有人是话题效果,有人是大众领袖。
创始人的个人提升尤为关键,只是目前我国的社会环境还需要再深化几年、敲警钟几次,才能树立这样的认知。
想当初,我还费劲巴拉的给自己的几位领导讲“什么是品牌”(吐血。。现在想想,有些企业的没落,都是有迹可循的。

钱生钱、投资回报拐点,有理有据
曾经一度我也对砸钱搞营销嗤之以鼻,觉得都是无厘头的手段。
但其实在一定程度内,必要的投资和成本,是不可避免的,否则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好多年过去了,运维成本花了不少,没啥效果。
美帝的很多风投机构都是走“10 年退出”路线,是因为投资后的回报,属于指数级增长,遵循幂次法则。
相比来说,中国的风投的逻辑,其实都不能叫风投,而是合伙人概念。
这本书第 7 章介绍了风投机构的两种选择:少量投资组合(追求一个投资目标数量与资金量的拐点),和“分销”散装投资(投 N 家每家都只给一点)。值得借鉴。

————————————

好吧,一个失业人员、大言不惭的读后感,结束。
肯定有个人偏激想法,不用无视,欢迎来辩 ~

最后废话一句:这本书,很可能不同阶段读完会有不同的思考,适合读之有用的人群作为多次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