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被请走”,会主动离职吗?为什么?
旅行的路上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
登门槛效应(Foot In The Door Effect)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回想两年多在 ex 公司的经过,差不多就是这样,工作饱和度都撑炸了,也慢慢适应起来,好气喔!一直被挤压。
然而每年涨的一点点工资,过节发的一点点劳务费,让我没办法下定决心离开。自己也是胆小,害怕辞职又找不到工作,骑驴找马了一阵子也总是在比较工作环境舒适度这种有的没的非决定性因素。。。
现在既然裁员了,走就走了!成功摘得“职场流浪汉”头衔一枚 ~
假设没有裁员,我还能待多久呢?会不会有一天有勇气辞职?联盟的朋友们你们呢?
如果不是裁员,我会主动离职吗?
我第一次有了离职的念头,是在进入这个公司第六个月的时候。当时我自己的部门领导被隔壁部门领导联合有 XX 关系的半高层、其他部门搞,终被挤兑离职。当然两方都有自己的问题,只不过太多事情累积了——我从进公司被 X 骚扰开始,六个月历经或欣赏了各种搞关系和互搞——于是我想要离职。
当时我投了大概一周的简历,但恰巧那段时间是春节之前,所以没有任何一个面试。这时高层领导找了我,让我带这个突然没了部门经理的部门,把我 4K 的月薪涨到了 6K。还在租房子、因为念研究生签了一屁股债的我就妥协了 ==
第二次诞生离职的念头,牛逼了,就是因为当初挤走我前领导的那股势力。
他们在我带部门之后,连续搞了我两年之久。他们看我不顺眼的原因简单到像是用脚趾头思考问题:只是因为我以前也是我前领导旗下的员工,而已。坚强如我,硬抗了两年,终于在一次两位妇女把我拉到会议室,让我检讨“邮件内的用词不够礼 (gui) 貌(tian)”时,我突然就不想惯着了。
这次我投了大概一个月简历,期间面试了 N 家,真正让我觉得可以的公司只有一家——但也只有公司可以,那位面试我的、可能是我未来领导的总监,对很多问题的考量都缺失没有格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这么位大总监,这个公司原本是全国知名的企业,在一次公关危机之后(这次公关危机就是他面试我时候,我俩没有达成一致的点),再也没缓过来,直接倒闭了。
第三次想离职,是裁员之前大概 4 个月的时候。
此时前 CEO 已经胡闹两年了,他的胡闹也不是什么战略性、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胡闹,都是什么,跪舔股东二代、重用小人之类的。然后因为一次二代告状 + 小人添油加醋睁眼说瞎话,他企图架空我。这时的我都没啥自尊心了,太好了架空我,我在他的事业部就能少干点了,更多精力扶植新起的其他三个事业部,何乐而不为。
只不过这次我没找工作,那段时间特别忙,出差,做活动,还没来得及投简历——我就有了不祥的预感——整合信息的结论就是,貌似要有大变动。
最后的最后就是,我还没踢了你,你就踢了我?这跟分手一样,即便不爱了,但是也要我提分手才对,总之就是不舒服。
所以如果不是裁员,我会主动离职,但还在摸索机会时,就被咔嚓掉了。
当时 CEO 曾经拍着桌子在中层会上问:你们那么多人私下骂我,对我不爽,你们咋不走呢?你们倒是走啊!
抱歉,公司不是你的,我跟的是平台,而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