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为什么在互联网企业最尴尬的是中层?

就像油腻的中年大叔很难让人产生好感,日益臃肿的互联网公司也难以持续性感。去年底以 BATJ 为代表的头部互联网公司不约而同要对团队进行“调整优化”。

马化腾表示要调整 10% 的中层干部,拿出 20% 的名额给年轻人;去年 11 月,刘炽平在腾讯 20 周年会议上表态,未来一年有 10% 不再胜任的管理干部要退,重点就在中层干部。京东宣布要末位淘汰 10% 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百度则推出退休计划,选拔更多的“8090 后”进入管理层,第一个申请加入退休计划的人,是总裁张亚勤,他将在今年 10 月退休。

这一次,巨头将调整的重点瞄准了内部中层。

这些早期加入的年轻人,享受了公司增长的红利,受益于公司的各项福利和保障的完善,身边很多同事伴随公司一路走来,习惯了相对舒适的环境,不愿意离开。但公司却开始面临新问题:公司整体老化,创新能力减弱。这些曾经的年轻人已经步入中年,还能延续战斗力吗?

不愿回一线,也当不了高层

相比安全退休的中高层,那些“干了十来年、职务不上不下,收入不低但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的中年人”更为焦虑。他们一方面脱离了一线,业务敏锐度降低,另一方面和公司高层隔着距离,对未来和全局的把握不够,出现“空心化”。

这导致一个悖论:不上不下的管理层,既不愿重回一线,又做不了高层,但企业为其付出的成本高昂。

“三四十岁的人,如果在事业单位或者政府机关,其实还算是年轻力壮、事业处于上升期的人。但在互联网公司不一样,互联网公司整个团队非常年轻化,产品的更新迭代特别快,需要各种创新。”

解决问题,平衡利益,是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强项。但这并不意味着执行起来就很容易。

一些人选择离职创业,一些人去了创业公司,还有一些人则继续迷茫。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互联网公司不会容忍停滞不前,因为风口瞬息万变,迭代更新是常态。

互联网在高速增长时,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一旦停止增长,什么都是问题。

高速增长阶段,人才需求旺盛,岗位需求激增,员工从基层晋升到中层的周期缩短,薪资待遇也水涨船高。当行业增速放缓,岗位缩编,有些人就“多”出来了。流量增量消失之后,互联网公司就需要重新定位,迭代干部,迭代思路,让有活力的年轻人在一线。